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日期: 2025-09-11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 点击数:

王士锋 王向明

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中锤炼形成的,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为主体,是保证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和论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意义,时刻告诫人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厚植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

爱国情怀是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对祖国的认同、热爱和奉献。爱国主义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传统,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升华和发展,抗战精神深刻体现出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为祖国献身的价值取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武力侵占我国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号召广大劳苦群众团结起来,投身到革命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之中,将领导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1935年,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各党派放下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为抗日救国而奋斗,“为祖国生命而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同胞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筑成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最广大的抗日力量团结起来,为民族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该恪守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取向,而且也是一种理性认知。个体需要深刻认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要强化自身的爱国意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坚守民族气节,自强不息团结奋进

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是面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是对民族尊严的坚定维护。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在亡国灭种的前面,中国人民绝不能束手待毙。”

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压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不欺压奴役其他国家人民,但也从不接受任何外来势力的压迫。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势必用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誓死反抗。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华儿女不惧牺牲,男女老少齐上阵,汇聚成抗日的强大力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两弹一星”的奇迹,粉碎霸权国家的核恐吓,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新时代,中华民族面对外来的打压,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坚决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发扬英雄气概,敢担当善作为

英雄气概象征着民族精神,是非凡的勇气、坚定的意志、崇高的品德和敢于牺牲的精神集合,深刻体现出对正义、责任和信仰的坚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正义的进步的民族革命战争,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他们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牺牲在北京密云的白乙化是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1940年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率军挺进密云,在与日寇的艰苦斗争中创建平北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白乙化面对敌人的进攻不退缩,在指挥战斗中光荣殉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要发扬英雄气概。中国氢弹理论主要奠基人于敏、核物理先驱王淦昌等,无一不是英雄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们隐姓埋名扛起在核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华民族仍需要敢担当善作为的英雄人物扛起民族复兴的旗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科学家、思想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需求,激发杰出人物的历史主动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秉持必胜信念,不惧风险挑战

必胜信念是对自身能力、正义事业的深刻认知,是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信心和意志力,催生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深刻把握战争的发展规律,以必胜的信念引领中华民族走上胜利之路。

在艰难的抗日过程中,必胜信念支撑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胜利必将属于正义、光明和进步的一方。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抗日战争中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作出回应,对中日力量和战争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毛泽东认为要准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因素,从而得出准确的答案。中国虽然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方面有劣势,但日本侵华是退步和野蛮的,日本人力、物力等方面不足,在国际上寡助;中国虽落后,已经有了比以往更进步的因素,如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中国的战争是进步和正义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新时代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抗战精神需要全社会不断传承和弘扬,告诫世人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和平,走和平发展之路。要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坚定的必胜信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00-2019版权所有 西安翻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锦业路125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