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康复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并着力探索“教学-实训-竞赛-临床”四维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4月28日,学院“守护生命·‘救’在身边”急救技能竞赛决赛拉开序幕。此次比赛作为“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与后续开发的分级递进式急救课程体系相互呼应,为探索四维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拉开序幕。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刘喜文,副院长、党总支书记白育春等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活动。
刘喜文在开幕式上指出,此次比赛为学院探索“教学-实训-竞赛-临床”四维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拉开序幕,是学院扎实推进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实践平台,是通过实战演练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抓手。她表示,急救技能是医疗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既需要扎实的理论根基,更强调临场应变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希望参赛选手既要保持专业操作的规范性,又要展现对模拟患者的共情能力,通过赛事锤炼“手中有术、心中有爱”的职业素养。
随后,护理与康复学院40名学子齐聚10号楼医学实训中心,在竞赛舞台上展开专业较量。竞赛采用“多站式考核(OSCE)”模式、多维度考评体系,分设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三大实战赛区。在高度仿真的急救情境中,选手们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伤情评估、急救决策、规范操作全流程。心肺复苏赛区,参赛者面对模拟人精准把控按压深度与频率;创伤包扎区,不同部位创伤处理考验着应急判断能力;异物梗阻急救区,选手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灵活调整施救手法。赛中,康复系张王孝教授领衔的评委团,从操作规范性、流程完整性、人文关怀度等维度进行动态评分。
闭幕式上,白育春高度评价了选手们的表现,并鼓励学子们要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切实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效。副院长李囡强调,学院会持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常态化临床实训机制,为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情怀深厚”的新时代护理人才搭建优质平台。
据悉,本次赛事由护理与康复学院主办,医学实训中心承办,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办。

护理与康复学院院长刘喜文在开幕式上强调此次比赛的重要意义

比赛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