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我校召开学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恒,各二级学院老师代表、系统厂商代表,学工部副部长马海洋参加会议。此次研讨聚焦“我在校园”平台建设使用情况和AI辅导员未来发展展望,旨在拓展优化学生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平台从事务工具向育人数据平台升级。
首先“我在校园”代表曹晋豪全面介绍了“我在校园”软件整体运行状况,主要从学生日常动态管理系统、“一站式”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第二课堂系统、心理护航系统、毕业生离校、AI小助手等七个方面介绍了项目建设成果。接着,他以数据统计的形式展示了“我在校园”平台功能模块的详细使用情况。
接下来,护理与康复学院综合办副主任周艳萍分享了在使用学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过程中的体验与思考,主要从平台各项功能的使用体验、优化建议和总结展望三个方面展开陈述。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代表杨刚老师分别从数字化赋能高校管理、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建议三个方面分享了“我在校园”的使用体验。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代表王勃老师分享了使用体验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AI功能有待优化与完善的相关问题。
会议进入研讨环节,与会人员结合前半部分发言内容参会人员畅所欲言,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纷纷提出相关完善意见或建议,为我校“十五五”信息化校园建设建言献策。
随后,“我在校园”代表李耀宁介绍了下一步系统建设的规划和方向,主要聚焦以下五点:一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聚焦学生个性发展,绘制专属画像;三是完善异常预警体系,助力精准帮扶;四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安全;五是聚焦AI场景化赋能,建设学工新生态。
最后,张恒作总结讲话。他表示,此次研讨既是一次技术优化的探讨会,更是一次“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的实践会,“我在校园”平台作为连接学生管理与学生需求的数字管理的桥梁,如何让技术更有温度、数据更有温度是我们未来面对共同的课题。未来我们应以数据有温度、管理有精度、服务有速度为目标,让人工智能既链接资源,又赋能工作,努力让人工智能成为提升思政新质生产力的最强源动力。

西译召开学生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