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译的校友名录中,2010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岑波(英文名Tommy)的名字熠熠生辉。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从西译的晨读课堂到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MBA殿堂,再到国际教育巨头AISL哈罗学校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招聘经理,他的故事诠释了“语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精彩。本次专访将带您走进岑波的西译记忆与国际教育洞见,为在校生提供一份鲜活的成长指南。

四载韬光养晦,夯实专业根基
提及在西译的学习历程,岑波深情回首往事:“母校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以及日常的学习习惯培养。学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计非常系统,从基础语法到高级写作,从听说训练到跨文化交际,既系统又实用,让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种英语演讲、辩论赛、语言社团等活动,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一位目前在国际学校重要岗位工作的管理人员,岑波对于英语的学习心得颇深。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学校营造的浓厚实践氛围——每年积极参加各类各级别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赛,以及参加桃李记者团的经历,让他从哑巴英语学习者成长为敢说会写的高级英语沟通者。
他说母校的千人晨读和晚自习制度对其影响深远。他着重强调,这种规律的学习安排不仅让他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还让他在大学期间就学会了如何高效统筹时间。这种自律高效的行事风格一直惠及他当前的工作中,让他在面对复杂任务时依然能够保持高效与专注。他满含感恩地说:“非常感谢母校对我在专业学习精细化提升之外的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些经历和自律的烙印真正让我受益终身。”岑波坦言,这种刻入DNA的自律让他在职场中总能高效应对挑战。

提及丁祖诒老院长,他的眼神和语言中充满敬意:“丁老院长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和魄力的教育家。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他的教育理念对我影响深远,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正因受到老院长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启发,也让我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走向了国际教育这个行业。”
岑波用三个关键词对自己的西译时光进行了总结:充实——专业提升与实践并重;成长——从青涩迷茫到自信勇敢;感恩——鸣谢师友与母校滋养。
人生关键转折,实习价值万金
从学生到职场的关键转折点是实习经历。岑波在大学期间就曾参加了多次与教育行业相关的实习。这些实习让他提前了解了职场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也让他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的漏项,进而有助于快速弥补短板。通过实习,不仅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为他顺利进入职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岑波表示,实习过程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英语沟通能力,还学习到了如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以及如何处理教育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经验为其后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努力精进,亦不免遇到问题。真正的成长,就是在遇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磨砺铸就的。岑波就曾经历过职业低谷期。他当时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感到压力很大,甚至感到迷茫。但他积极调整心态,主动寻求帮助,向领导和同事请教经验,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持续拓宽视野,最终走出了困境。“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困难是能力的试金石。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岑波如是说。
作为哈罗学校招聘经理,他对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剖析:“全球化推动国际教育需求增长,但政策调整与质量要求也带来压力。未来需要既懂教育又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他希望有想要进入国际教育行业工作的学弟学妹们能够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拓展国际视野,在大学四年期间认真努力精进,成长为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与他一起在国际教育行业并肩作战。

外企实战智慧,传输管理哲学
作为多年的外企管理人员,岑波的管理实战经验丰富。他总结出团队管理的核心秘钥:包容与赋能。随后他分享了自己在哈罗工作期间的经验:“一个多元化的团队能够带来不同的视角和创新思维,所以管理者需要营造一个包容的工作环境,尊重每个成员的背景和观点。通过尊重差异、目标激励和文化建设激发团队创造力。尤其在国际教育行业工作,这一点特别关键。”另外,岑波还讲解了拓宽国际化视野、注重团队激励与文化建设、员工合理分配职责等方面的做法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岑波表示,自己愿以导师身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或通过讲座分享国际教育求职技巧。他对于希望加入国际教育行业的在校生强调:“简历要突出‘语言+技能’标签,面试需展现跨文化适应力。”

岑波好学且自律。迄今为止,他依然不断挑战自我,持续充电。2025年,他参加第二十六届“希望之星”风采展示大会并捧得全国大学成人组特等奖的荣誉,与学弟学妹们一起在国赛舞台上为校争光。他还持续通过自己的视频号进行众多名著的英文朗诵与练习,挑战各种英文配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英文版出师表、绿皮书的情书等的片段以及Youth by Samuel Ullman……当问及事业发展顺利且稳定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持续充电时,他微笑着说:“Live and learn. Learning is like a journey that never ends.”
从西译学子到国际教育管理者,岑波的故事印证了“语言为桥,技能为帆”的无限可能。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份献给母校与后来者的成长蓝图,尤其为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践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