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翻译学院“青马工程”公务能力与素养微专业正式开班并进入教学实施阶段,标志着全国首个聚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微专业成功落地。该专业以“理论筑基+实务赋能+公考衔接”为主线,构建系统化、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既懂理论、又善实践、更能担当的复合型青年人才,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教育部“双千计划”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号召的创新举措,该微专业从构想提出到课程实施,历时近一年精心筹备,于2025年9月获准设立并启动招生。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研讨,围绕培养目标、课程架构等关键议题反复打磨。在团委牵头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多部门协同参与,共同打造这一具有示范意义的育人平台。首批面向学校第十七期“青马工程”学员择优录取205人,推动“青马学员”向“公职后备人才”有序转化。
课程设置方面,微专业构建了“理论筑基+实务赋能+公考衔接”三维一体的培养体系。理论模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公务素养》为核心,夯实学生思想根基;实务模块开设《领导力培养之跟党学创业》《青年工作实务与基层组织管理》等课程,强化组织协调与基层管理能力;公考模块则通过《基层岗位政策与公考实务》精准对接公务员考试需求,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内容注重将红色基因与时代需求相融合。例如,《领导力培养之跟党学创业》由校党委宣传部、品牌传播部、统战部部长邱杰主讲,以“党是最强创业团队”为切入点,生动解析党建引领下的组织领导力路径,引导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青年工作实务与基层组织管理》则由创新创业学院团总支副书记白又竹讲授,聚焦青年需求分析与基层团建实务,着力提升学生应对复杂基层工作的能力。
学生学习反馈热烈。李思懿同学表示,课程“红色基因与创业领导力深度融合”,让她意识到“党的事业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王国安同学则从党史与校史中领悟到“扎根人民、服务需求”的重要性。在《青年工作实务》课堂上,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也让刘苗、潘璐璐等同学体会到“历史不再是冰冷的结论,而是可以据理力争的鲜活战场”。
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依托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课堂学”与“实地悟”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为党和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政治坚定、能力全面、勇于担当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文图/刘梦琦 校对:马丽娟 审核: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