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高掌远跖度转型:西译举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报告会

作者:文/王丽凤 图/辛波 来源:党委宣传部 品牌传播部 发布:2025-11-19 点击量:

【编者按】西安翻译学院启动的“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旨在从根本上厘清“为什么转、转什么、怎样转”三大核心命题,打破思维定式,凝聚广泛共识,为学校在高等教育新格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路径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通过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本次大讨论组织有序、推进扎实,提振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转型发展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权威专家为全校引入了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效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在分组讨论环节,各学院及职能部门围绕核心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深入交锋,将理论学习的热度转化为思想碰撞的深度。

专家报告立意高远、启发性强,为转型发展与“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分组讨论则实现了理论启示向行动思路的有效转化。通过深入交流,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将思想统一到学校转型发展大局上来,将力量凝聚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共同目标上来。前期讨论共识初凝,蓝图初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希望全校教职工珍视并延续此次大讨论形成的良好势头,在后续的大讨论中,以更主动的思考、更积极的建言,将讨论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强大动力,共同执笔书写西安翻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11月19日,西安翻译学院启动第五期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黑龙江大学原副校长严明受邀作《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报告。校长姚书志及相关校领导、部分二级学院及职能处室负责人、科研处全体人员、教师代表听取报告并互动交流。副校长武忠远主持。

黑龙江大学原副校长严明受邀作《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报告


报告首先剖析了外语专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技术冲击、人才供需矛盾、教育改革压力、专业自身桎梏、“文科无用”认知困境、应对“乌卡时代”等多重困境,并给出了外语学科未来的发展路径:新时代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专门人才培养应实施AI+“3+1”模式,“3”即“三国人才”,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传播、国别区域研究;“1”指涉外法治人才。他强调,应培养适应AI时代产业需求,如为企业出海、跨境电商等服务的人才,以及关注国别区域方面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报告对专业学位教育、翻译专业学位教育、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基本要求等进行了深入解读,尤其对翻译专业设置背景及社会需求进行了解析,并强调了“人工智能+翻译”类型的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以及在培养专业人才实践“三进”落地的内涵。严明指出,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研究经验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结合校本特色,最终形成契合本校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他着重强调了实践导向、实践驱动的建设要求,并从学术道德、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等方面阐释了专业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从国情意识、受众意识、文化翻译能力等方面,讲述了翻译职业能力与素养要求。报告从十个方面剖析了当前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校未来该专业学位教育指明了方向。最后,报告从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以及翻译专业的时代担当阐明了新时代翻译专业的挑战与使命。

报告结束后,我校教师针对硕士点申请、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设置、翻译专业硕士点设置等相关细节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报告为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提供了具有引领意义的范式。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报告内容理论体系完备、实践指导性强,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为我校当前硕士点申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脉络与策略指导。

科研处副处长张莹表示,报告中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申请人应当具有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因此在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一,科研是核心引擎。“带着问题做研究、结合实践出成果”的能力,是衔接学术深造与职场发展的核心纽带。二,科研处是服务枢纽。其本质是“搭平台、建团队、促落地”,围绕让科研“接地气、有价值”而开展工作。三,以有组织的科研夯实未来硕士培养基础。构建“学科导向+行业需求引领”的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将有组织的科研拆解到选题、培养、成果、转化全环节,确保与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标精准对接,与行业需求充分融合。

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兰拉成表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申硕工作。首先,申硕是一项系统性、长周期的建设工程,涉及学科布局、师资引进、科研平台搭建等多方面硬指标的攻坚。其次,也是一个不断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国际中文教育在本科阶段称为汉语国际教育,我校已有18年的办学历史,亟需对其优势、特色、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梳理。申硕工作,总结过去是基础,梳理专业优势与不足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是系统总结的过程。第三,申硕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过程。任何一个专业或学科在经历十余年发展后,必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办学层次,正是成熟专业突破现有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最后,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性生源减少挑战,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然,而提升办学层次正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英文学院副院长张睿表示,今天的报告让我深受启发。结合英文学院翻译专业的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办好翻译专业的关键在于找准特色定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英文学院应立足自身深厚的语言教学积淀,以及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着力构建“语言+特色行业+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学中坚持实践导向,既要夯实学生的双语转换基础,更要通过校企协同、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其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未来,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把翻译专业教育做实、做精、做强,做成品牌,致力于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又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真正走出一条具有西译特色的翻译人才培养之路。

英文学院副院长李燕表示,报告立足翻译学科发展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深度,不仅为翻译专硕培养提供了系统性思路,更为我校翻译硕士点申报及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指明实践方向。英文学院将进一步梳理翻译学科与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契合点,将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作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核心举措,秉持“高标准筹备、高质量建设”原则,从整合师资队伍、论证培养方案等维度持续完善前期工作,为学位点申报筑牢坚实基础。在未来翻译硕士学位点建设中,我们将深入贯彻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重大战略需求,对接陕西“文化强省”“数字陕西”建设目标,聚焦秦岭文化翻译传播、数智翻译与技术传播等方向,系统构建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家意识、扎实翻译专业功底与宽广知识面、娴熟AI翻译技术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本期大讨论是我校在新时代背景下主动求变,科学谋划跃升培养层次的重要体现。它以清晰的蓝图和可行的路径,为我校未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展夯实了思想根基,构筑了发展框架。此次活动所凝聚的智慧与共识,必将转化为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强大引擎,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培育谋篇布局打下坚实基础。


(文/王丽凤,图/辛波,校对/鹿艳,审核/邱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