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通权达变谋转型:西译举办地方应用型高校“十五五”规划思考报告

作者:文/王丽凤 图/辛波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2025-10-15 点击量:

【编者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刻变革的关键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快应用型转型的明确导向。面对民办高校生源结构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等多重挑战,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更关乎每一位师生的未来。

在此背景下,西安翻译学院正式启动“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本次大讨论不仅是学校“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思想先导,更是巩固审核评估成果、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抓手。活动围绕“为什么转、转什么、怎样转”三大核心问题,设置十大研讨题目,涵盖专业整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OBE理念落地等关键环节,旨在通过深入研讨,凝聚共识、明确路径、激发动力。

为提升讨论质量、拓宽视野,学校特邀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来校开展专题报告,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时,各学院、职能部门将分组开展深度研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可落地、可操作的转型思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希望全校教职工以此次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思考、积极建言,把思想统一到学校转型发展的大局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目标上来,共同书写西安翻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10月15日,西安翻译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第二期启幕。四川轻化工大学原校长庹先国教授应邀作题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十五五”规划思考——以四川轻化工大学为例》的报告。理事长丁晶,校长姚书志出席,副校级领导、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科级以上干部听取报告并开展分组讨论。副校长武忠远主持。

庹先国首先抛出当前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即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理念需要根本性突破,当前人才培养与就业发展的适配度矛盾突出等,通过对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匹配、过度强调专业化、人口出生率下降、AI影响等系列因素的分析,给出了高校的发展路径——精准定位自身特色,聚焦内涵式发展,形成比较优势,成长为处于不可替代竞争位置的高校。他强调,高校战略规划要谋全局、谋重点、谋长远,基于校情以及对内外部竞争优劣势的剖析,结合社会取向和趋势,最终实现发展突围。

庹先国结合四川轻化工大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制定及实施,讲解了高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方式方法及实践路径。他强调,高校如何发展,要考虑的首先是“扬优势、强特色、活下去”,把已有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产业的竞争力,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闯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化路径。他以“转变观念、五个融合、实干为要”为关键词,结合四川轻化工大学白酒产业学院的成立和取得突破性发展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的学科建设要解放思想,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全校上下大胆破局,培养学生成长为炙手可热的市场抢聘人才,凭借比较优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其中,他以外语专业支撑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思路,实现了理工学科与外语学科“1+1>2”的优秀结果,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人才培育和输出的成功之路,对我校的转型发展有着重要启迪。他强调,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就是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从“粗放扩张”到“精益治理”的进化路径。随后他讲解了制定战略规划的“分析—谋划—行动—评估—再提升”的循环体系路径,阐述了战略规划制定的注意事项,使其实现“改革—稳定—发展—质量—特色—水平”的闭环逻辑。

四川轻化工大学原校长庹先国教授应邀为西译作报告


庹先国多次深入谈及自己对高校干部工作的体会。他认为领导团队要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要有执行上级“政策文件”的担当、围绕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担当、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的担当、围绕服务“三学”(学院、学者、学生)的主动担当、围绕形成高效执行力的担当,要树立主体观、服务观、敬畏观。管理者应具备思路战略方案化、方案谋划项目化、项目实施具体化;在执行力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上有招、脚下有路。他多次强调,高校呼唤实干家,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

本次报告内容立意高远、启发性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为学校转型发展和制定“十五五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展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再次增强了大家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苍向荣表示,庹校长带领四川轻化工大学围绕“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战略,实施“校地、产教、研学、军民、国际”五大融合工程,走出了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路径,开创了学校变革发展的新局面。这场报告不仅是对高校发展蓝图的战略擘画,更是对高校规划部门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深度启迪。我校应通过系统性设计,构建兼具前瞻性、操作性的“十五五”规划,真正实现从“纸面蓝图”到“发展实景”的跨越。

凤凰数智传媒产业学院副院长陈智明表示,此次报告对学院后续学科专业建设起到了启发作用。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传播时代全面到来。“十五五”期间,也是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机遇与挑战。学院将联合产业资源,根据行业发展动态,推行“分层分类”培养,加强“双师”教资建设,培养产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学院将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解放思想,深化“产教研”融合,将“招就培”三个齿轮严丝合缝,力争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赵娟茹老师表示,报告中多次强调高校应“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其比较优势是深耕“母语文化与文学”。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我校可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升级等需求绑定,比如增设非遗传承、文旅文案策划等特色模块;同时,推动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教育技术等领域融合,打破传统的文科壁垒,培养出具有坚实的文化文学深度理解和文字驾驭能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前瞻性的报告内容引发了广泛深思,随之举行的分组讨论更将学习热度推向高潮。各分会场内,与会代表围绕“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畅所欲言,并结合工作实际展开热烈的思想交锋。这场高质量的思想碰撞,将报告的理论启示转化为行动思路,并升华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集体共识与战略蓝图,展现出全体教职工齐心聚力、共赴新征程的坚定决心。


(文/王丽凤,图/辛波,校对/鹿艳,审核/邱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