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纵横开阖探转型:西译举办新时代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报告会

作者:文/王丽凤 图/辛波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2025-10-23 点击量:

【编者按】西安翻译学院启动的“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旨在从根本上厘清“为什么转、转什么、怎样转”三大核心命题,打破思维定式,凝聚广泛共识,为学校在高等教育新格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路径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通过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本次大讨论组织有序、推进扎实,提振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转型发展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权威专家为全校引入了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效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在分组讨论环节,各学院及职能部门围绕核心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深入交锋,将理论学习的热度转化为思想碰撞的深度。

专家报告立意高远、启发性强,为转型发展与“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分组讨论则实现了理论启示向行动思路的有效转化。通过深入交流,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将思想统一到学校转型发展大局上来,将力量凝聚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共同目标上来。前期讨论共识初凝,蓝图初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希望全校教职工珍视并延续此次大讨论形成的良好势头,在后续的大讨论中,以更主动的思考、更积极的建言,将讨论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强大动力,共同执笔书写西安翻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10月23日,西安翻译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第三期如期举行。海口经济学院校长陈啸受邀作《新时代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报告。理事长丁晶,校长姚书志,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栾宏及全体副校级领导、各二级学院和职能处室科级以上干部听取报告并开展分组讨论。副校长武忠远主持。

陈啸以我国2025年民办大学发展态势引出话题,从形式研判(怎么看)、路径探索(怎么办)两个板块,结合海口经济学院典型做法,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他从七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基于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给出了切实的应对策略:对接行业,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在讲解如何构建新型集群化人才培养模式时,陈啸以海南陵水开发区新型产业集群化人才需求为例,建议从四个方面着力:从基本原则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实现高适切、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海口经济学院通过战略重塑与产业重组,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发展共同体,持续反馈与优化机制三步走,搭建了产业集群化人才培养的闭环架构。在实施路径方面,从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对应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实习实践平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六个步骤,阐述了产业集群建设的方式方法。在实践模式方面,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集群内各专业分工合作、联合培养,打造出产业链对接、跨学科融合、大平台共享、产学研协同的四种实践模式。在制度体系方面,给出了专业集群统筹规划、产业学院组织、教学运行管理、资源整合共享、课程开发更新、质量监控评估、学生创新创业支持、经费、凝练经验结果等保障制度。

陈啸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讲解了该校信息与智能控制专业集群、电子信息与电气控制专业集群、传媒类产业集群的具体做法及实施过程。最后,他通过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阐述了“AI+应用”在未来教育体系中使用的必然性,并描绘了数智教育的新场景。

报告立意深远,起到了思维及视野破壁的作用,与会人员展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大家普遍认为,报告启发性强,既有理论的高度引领,又具实践的参考价值,为我校当前推进转型发展拓宽了思维、提供了借鉴。

教务处副处长孙晓辉表示,作为一名教学服务与管理者深受启发,更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转型发展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式,强化系统谋划能力,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国家、社会、区域发展需求,在培养模式上深化产教融合,将质量意识全方位、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我们要坚持以创新驱动改革,将“高质量发展”从理念认知转化为扎实行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中展现担当。

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吴迪表示,面对数字化与人口结构变革的时代背景,我校的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三大路径:一是抢占AIGC等前沿技术教育制高点,将其深度融入专业与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深化校地校企协同,构建开放办学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机制,以实践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与就业质量;三是创新治理体系,通过赋予师生与部门更大自主权,激活内生动力与创造力,构建灵活、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新模式。

教育学院综合办副主任潘亮亮表示,报告提出的“应用型专业集群服务区域产业”让人深受启发。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学生管理工作也需主动适配专业集群建设,重塑学生认知维度,帮其建立跨专业跨领域知识图谱意识。在师范类专业嵌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训,使人才培养紧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完善协同育人闭环,建立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三方联席制”,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第二课堂并考核,实现“教学-实践-就业”全链条赋能。

英文学院教师张国建认为,通过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班,结合地方产业集群打造专业集群,提升人才就业批量化与竞争力。对外语类专业而言,要从传统单一语言教学向复合型、数智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将AI技术融入教学,如探索数智外语人才培养新范式。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合作,如与地方外交、外事、外宣等部门联动合作,开展学生实践、师资互聘。我们应该始终秉持专业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深度对接行业,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专家报告拓展思维,点燃火花;分组讨论娓娓不倦,再掀热潮。围绕“转型发展怎么看、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学校之托,各会场代表扺掌而谈,在热烈的讨论中交换思路、贡献智慧。这场高质量的大讨论,将理论精髓淬炼为行动纲领,不仅有利于勾勒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蓝图,更彰显了全体教职员工破浪前行、共赴新程的豪迈决心。


(文/王丽凤,图/辛波,校对/鹿艳,审核/邱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