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教书重培根,育人即铸魂。在西安翻译学院教育事业一线,有着许多默默耕耘的辅导员。他们传道解惑,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朴素平凡;他们于平凡之中铸就伟大,即使桃李满天下,依然堂前更种花。
在学校改革发展深水期,在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党委/支部书记的号召下,辅导员们也纷纷潜心挖掘育人新模式新方法,促使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结硕果出成效。此次通过各二级学院推荐,党委宣传部采访了部分在育人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具有特色的辅导员,让我们手执毫素,去记录、去勾勒他们跟随学校改革发展锐意进取的奋进身影……
薛蓉,1978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实习员,从事辅导员工作20余年。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十佳指导员”,所带班级多次荣获“校级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称号。

晨曦初露时的耐心倾听,暮色四合后的持续忙碌,薛蓉秉持“温情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新路径,形成了“以柔克刚”的太极拳式模式,在育人的星河中破浪前行。她将教育智慧化作点点星光,照亮学生成长的漫漫征途,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心理护航
薛蓉深知,唯有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她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日常工作中薛蓉实行“精准化”关怀,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她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不能像流水线一般无差别管理”。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制定差异化帮扶方案,通过一对一辅导、学习小组互助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重拾信心。
为了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她不仅构建了宿舍、班级、学院三级心理预警网,还定期通过排查、谈心谈话疏导学生情绪。她设立的匿名信箱成为了学生们倾诉心声的“秘密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毫无顾忌地投递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她也会认真回复每一张纸条,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一方小小的秘密信箱,就像一个解忧“树洞”,不仅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尊重的温暖,尤其对于内向的同学,可以毫无负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排解学习生活压力。

摒弃标签定格,因材施教引路
面对性格和表现各异的学生,薛荣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不给学生贴标签,而是以耐心和智慧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对于学生的调皮捣蛋,她不会简单粗暴地批评指责,而会把这看作是教育引导的契机。通过耐心沟通、细心观察、同理心感悟,努力探寻其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实施相应的教育引导。在她的引导下,那些曾经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爱若春风化雨,催开青春之花
“真情育人、爱生如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薛蓉工作的真实写照。2024级大一新生入学后,一名学生因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生活环境,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薛蓉察觉到了学生的情绪变化后与家长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学生的过往经历和性格特点,随后她又多次与学生促膝长谈,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她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学习动力,重拾信心。她还为学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校园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不仅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了。

还有一名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与家长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导致情绪抑郁,对学业社交失去了兴趣。薛蓉主动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学生倾诉内心苦恼,同时联系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安排专业的心理疏导,并与学生家长进行多次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在她的持续关心和帮助下,学生逐渐走出阴霾,重新融入大学生活,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育人是一首永恒的赞歌。薛蓉用智慧与温情点亮学生的心灯,以柔克刚,因势利导,让一个个青春鲜活的青年在关爱中积蓄奋斗的力量,绽放耀眼的光芒,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未来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