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水平,敏锐切脉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优化育人路径与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铸就了“学在西译”的优良口碑,就业率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
软科排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权威性,能科学客观反映高校实力,成为学生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西译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民办高校总榜第9位,实现“三连升”;位列民办语言类高校全国前三。在2024中国软科“最满意大学排名”中,西译成为该项目唯一上榜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排名紧接清华大学,位列全国第四;“成绩评定”位列全国第六。学校以突破性成果彰显出其在新时代改革浪潮中的领跑姿态,成为高质量办学的示范标杆。

深耕复合人才培养 以一流专业建设领跑西部
历经38载潜心办学,西安翻译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鲜明特色的大学。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开设4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经、管、工、教、艺、医7大学科门类;开设有英、日、德、法、俄、朝鲜、西班牙7个外语语种,是西部地区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33门;成为西北地区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和课程数量最多的民办高校。
学校设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教授担任督导,充分发挥督教、督学、督管的功能与作用,从课前设计、课中督查、课后检查入手,对教师教学严格督导,对学生成绩客观评定,为教育教学成效保驾护航。
学校始终将本科教育教学成效视为重中之重。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外语+专业+现代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开设微专业及具有代表性的前沿学科课程,持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和社会需求适应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引进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带薪实习及境外就业项目,不断创新和深耕合作育人新篇章。

引智聚力人才立校 高素质师资队伍强基铸魂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人才、终南学者、首席教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60余人,硕博学位教师占比超90%以上。
学校大力引进博士、知名教授、外籍教师等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不断完善内部培育机制,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外深造学习,并组织优秀教师到国内外游学、培训,拓宽育人视野,学习国际国内先进教育理念。2024年,学校共有151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各种荣誉、项目、奖励。其中,王毅菲教授入选陕西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秦晓梅教授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国赛一等奖,成为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院校教师。

国赛榜上大显身手 以赛促学提升知识应用力
学校始终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强”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24年,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共获得省级奖项1646项,参赛人数高达3万人次。良好的环境政策,激励着在校生纷纷踊跃参赛,并在国际级、国家级、省级众多赛事中崭露头角。
在全国挑战杯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的获奖排名中,西译分别位居第八名和第九名;在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斩获国家金奖、银奖各1项,在全国语言类高校中排名第二。此外,2023年西译女足队勇夺全国高校足球联赛冠军,2024年蝉联陕西足球联赛四连冠。
据统计,近三年约80%的学生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630项,其中国际级奖项5个、国家级奖项546个、省部级奖项2079个。学校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等荣誉称号。近年在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教育联盟等主流媒体教育年度评选活动中,学校多次获评“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中国就业竟争力民办大学”“中国十大民办本科院校”“社会影响力就业典型高校”等称号,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创新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培育方面的卓越成效和广泛影响力。

精育力拓硕果累累 科学研究数量质量双提升
学校紧密对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聚焦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组建科研团队,凝炼研究方向。先后成立科研机构14个,其中省级科研机构6个。获批建设省级科普基地2个。人工智能翻译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口岸发展研究院获批陕西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院获批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
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实现了双提升。2024年新增了省级科研平台及科研团队,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数量和质量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4科研成果丰硕,全年发表论文数量较2023年增长10%;获得知识产权总量是2023年的2.64倍,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贡献了西译力量。此外,学校还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第三届国际传播外语人才培养高端论坛”“2024・终南文化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国际教育风生水起 国际办学战略开拓新局面
学校积极推进,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局面,与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新西兰、西班牙、匈牙利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十多个国家的66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本硕连读、硕士直通车、免费交换生、境外游学及境外实习就业等各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获批西安市政府“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2024年,新增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0项,与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合作成立“国际语言培训中心”,并开展硕士联合培养合作。学校成立“译创国际考试中心”和“译创国际课程中心”,引进AP、CMA、CFA等各类国际考试,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开设AP、CMA考点的民办高校。
在学生对外交流方面,中外合作项目学生人数较2023年增长52%,来校交流的留学生人数较2023年增加97%。学校不断探索国际化发展新路径,深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开展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校园国际化氛围,国际教育成果斐然。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西译时,对西译的办学理念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肯定并赞扬西译学生的外语会话能力和灵气。教育部专家曾高度评价西译,称其“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一所精致精美的大学、一所卓有成效的大学”。西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办学原则,秉持高尚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